——探訪南京以下12.5米長江深水航道二期工程
7月5日零時起,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實現初步貫通至南京,對船舶試行開放,南京至長江出?诳扇掏ê5萬噸級及以上船舶。記者在航道工程現場采訪發現,距離2019年二期工程整體竣工驗收,時間已很緊張,但曾經如火如荼的工地目前卻一片安靜。工程指揮部負責人道出奧秘:為了避開長江魚類洄游產卵期,只在每年枯水期施工,4月—7月暫停施工。
技術攻關確!吧疃取
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是對南通至南京段227公里航道的福姜沙、口岸直、和暢洲、儀征等4個水道進行整治,結合疏浚維護措施,初步實現貫通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的建設目標。工程主要建設總長約20.4公里的淺堤6道、總長約19公里的丁壩30座、總長約4.4公里的護灘帶22道、總長約1.7公里的護底帶4道、加固護岸長約47.4公里、航道疏浚約1983萬方,并配套建設導助航設施及其他相關設施。
與路橋工程不同,水運工程建設之前是“白茫茫一片”,建設之后是“一片白茫!。深水航道工程建設指揮部總指揮任建華坦言,二期工程河段里程長、整治灘段多、河勢條件復雜,部分航道彎曲狹窄,施工與通航矛盾大;生態環境敏感、環保管理要求高,工程實施難度非常大。
停工前,記者曾在和暢洲工程現場采訪。一艘巨大的深水拋填船上,中交一航局和暢洲項目部副總工姜立志手中的平板電腦上,清楚地顯示拋石數量、拋填區域!皾摰躺钽帢烁咦畲-35米,護岸工程中標高最深達-49.2米,這樣的深度,在水運工程施工中前所未有,水深導致塊石和袋裝砂的漂移距離很大,準確掌握漂移規律和控制漂移距離是技術攻關的重點。雖已征戰了多個水運工程,但中交一航局也感到難度前所未有”。中標后,公司迅速組織科研團隊研發改造“砂樁1號”深水拋填船。施工前,先采用多波束測深系統對拋填區域進行水深測量,并繪制斷面圖,控制拋投工程量;通過定位儀和施工定位軟件定位船位,定點定量拋投,一次成型!安粌H節約30%砂石,還大大提高拋填效率,保證了工期!苯⒅菊f。
設計施工先思“環!
長江沿岸分布著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及集中式飲用水源取水口以及珍稀動植物保護區域等,在治理的同時如何保護,成為指揮部考慮的頭等大事。為避開長江魚類洄游產卵期,施工時段特地選在每年的枯水期,4月-7月暫停施工,盡可能不改變魚類資源現狀。
在整個工程推進過程中,執行最嚴格的排放標準。施工結束后施工場地所有建筑垃圾不得棄至航道中,施工營地內設置化糞池,施工人員生活污水經旱廁收集定期送至附近農田用作農肥。臨時施工場地附近設置排水溝、沉淀池,對生產廢水進行處理后回用作預制件養護水,嚴禁任意排放生產廢水。施工機械維修產生的含油廢水經過沉砂隔油和消毒處理后回用作施工場地灑水和預制件養護水。在飲用水源取水口附近施工前,與自來水廠協商,合理安排該水域水下施工作業時間,如水廠取水時間與水下作業時間錯開,避免施工作業產生懸浮物造成生活用水水質下降。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每艘施工船舶均安裝油水分離器,處理后的船舶艙底油污水、廢油儲存在專門的油污桶內,定期交由有資質的接收單位處理,生活污水也有專門容器收集處理。
深水航道為江豚“讓路”
為了避免施工船舶對江豚造成驚擾,在施工中所有船舶采取保護措施,并在國家環境保護長江重點水生野生動物保護中心監督管理下,對江豚等進行監測、保護。中交一航局和暢洲項目部開工之前,多次請教專家,編制《施工期江豚保護專項方案》。指揮部組織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銅陵和鎮江江豚保護區專家及工程監理部、環境監理部等單位的有關人員召開專家咨詢會。項目部專門聘請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碩士研究畢業生擔任項目部專職江豚監察員。開工以來,項目部各項江豚保護措施落實到位,未發生江豚傷害事故。
同時,新建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將不得新建碼頭和港口等項目,漁民也將逐步退出保護區,最終區域內徹底禁漁。目前正在醞釀在保護區內限航、限速。
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博導楊光教授表示,深水航道建設的同時注重江豚保護,這是站在對歷史負責的高度,經濟建設與生態和諧共生的一個典范。(本文轉自中國江蘇網-新華日報,記者呂妍)